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。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。下面大家一块儿具体的学习这首诗!
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和讲解
【原文】: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
北宋·苏轼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
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
【注解】:
湖:即杭州西湖。
潋滟 :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。
方好:正看上去美。
空蒙:细雨迷蒙的样子。
亦:也。
奇:奇妙。
欲:可以;假如。
西子:即西施,春秋年代越国著名的美女。
总相宜:一直非常适合,十分自然。
【翻译】:
晴天,西湖水波荡漾,在阳光照耀下,光彩熠熠,美极了。下雨时,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,时隐时现,眼前一片迷茫,这朦胧的景色也是很好看的。假如把漂亮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,那样淡妆也好,浓妆也罢,总能非常不错地烘托出她的闭月羞花和迷人神韵。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全诗赏析
本诗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,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。在擅长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,无论是水是山,或晴或雨,都是美好奇妙的。从“晴方好”“雨亦奇”这一赞评,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,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特点、开阔的胸怀。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、对应之景,情是广泛、豪宕之情,情景交融,句间情景相对,西湖之美概写无余,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。
假如把漂亮的西湖比作倾国倾城西施,那样无论浓妆还是淡抹,都让人倾倒折服。以貌取神,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。喻体和本体之间,除去从字面看,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“西”字外,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不过目前的西湖之美,在风神韵味上,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。赏析这首诗时,假如必须要使浓妆、淡妆分属晴、雨,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、诗思的空灵美。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的写作特点是什么
诗人对西湖的特征作了极其准确而又精到的艺术概括,达到“以少总多,情貌无遗”的艺术成效;除此之外还运用了适合新颖的比喻,赋予西湖以人的生命和资质,使西湖成为美的化身,对西湖进行美的升华。因此,在很难计数的歌咏西湖的诗歌中,这首诗成为流传最广的名篇。
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七律诗吗
不是,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是七言绝句。这首诗是苏轼描写西湖的诗,他把西湖比作西施,别有新意,独一无二,苏轼和朋友雨中游西湖,随后,雨过天晴,看着瞬息万变的西湖景色,苏轼有感而发,写了这首诗,成为了经典。